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山东教育正文

山东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体育成绩将成中高考依据

2014/12/18 9:14:27   来源:新华网    

  用5年时间,建立起部门协作、社会联动、学校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让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到2018年山东省大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

  10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2014—2018年),要求山东省各学校下午课后必须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不得参加评优评先。

  三年内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

  体育师资力量直接关乎学生体质健康,为此,山东省将启动学校体育师资配备行动计划,三年内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同时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鼓励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基层学校任教,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鼓励有一定体育基础和专业素养的在职教师兼任体育课。切实保障体育教师待遇,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户外服装及防护用品。

  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配备也要跟上,计划指出,山东省将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和阳光体育活动需要,制定《山东省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指导意见》,用2至3年时间,使山东省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建设达到规定标准。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周末及节假日全面向学生开放。同时积极推动社会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开放。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继续实施,计划要求,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评比,推动课间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认真组织学生做好课间体操,改革传统广播操,鼓励、推广学校自主开发易学、易做、运动量适中的自编操等。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早操制度。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积极探索建立体育课运动伤害保险机制。 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

  根据计划安排,各学校须根据学生体质差异、身体发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提供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体育活动课程“超市”,创新体育课程和教学方式,在确保适度运动负荷的前提下,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项目。并广泛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和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掘民间和传统体育资源,推广跳绳、踢毽子、抽陀螺等简便易行、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项目,推广武术、太极拳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体育项目。

  义务教育体育活动多样化和高中体育教学专项化改革列入计划内容,要求中小学在义务教育阶段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支持学校构建以学生体育社团、俱乐部为主要平台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并改革山东省学生综合性运动会举办模式,以学校为单位参赛,以单项联赛逐步取代规模大、项目多、周期长的传统运动会。出台《山东省学校体育联赛指导意见》,完善省、市、县、学校四级阳光体育联赛,突出联赛的普及性和引领性。各级各类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阳光体育节、两次以上全校特色项目体育比赛,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覆盖全体学生。

  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测试结果成高招重要依据

  未来4年,山东省将加大校园足球等集体项目改革,合作推进校园足球和游泳等运动项目普及活动,建立健山东省、市、县、校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并完善初中、高中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将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技能活动项目和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纳入学业成绩考核,学业成绩实行等第表达。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工作,将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测试结果记入学生体质档案。高中、高校将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测试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大学生体育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今后,山东省每位学生将拥有体质健康电子档案,在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平台上,可实现教育、体育、卫生计生等部门学生体质健康统计数据共享,每年向社会公布学生体质监测情况。在监管方面,计划强调将严格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行政问责制度。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中弄虚作假或者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不得参加评优评先。青岛新闻网

编辑:边英娜    责任编辑:谭静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