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自考正文

自主招生简章陆续发布 日期"撞车"难以多选

2015/3/2 8:42:59   来源:新华网    

  自2月27日起,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陆续发布了2015年全国试点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

  2015年被称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改革元年,按照新的时间表,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要在2月底前公布招生简章。截至记者21时发稿,在90所试点高校中(全国招生的77所、本省招生的13所),还有5所高校的招生简章无法在该平台上查到。这5所高校分别是北大、清华、复旦、北航和上海交大。

  查看已经发布的招生简章可以发现,大部分高校的招生简章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简章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的新意。不过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不少高校的招生条件更加细化,可操作性强了。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的招生条件为三条粗线条的规定,而2015年则细化为四大项七小项,七个小项中还包含更细的多个具体细则。

  再比如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的招生简章对招生对象的要求描述很简单:学习成绩优异、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该校今年的招生简章中则对“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高中理科优秀毕业生”,细化为“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竞赛的省级三等奖及以上获奖者”;“高中阶段数学、物理或化学单科成绩特别优秀,单科平均排名在全年级前5%的考生(需提供该科目历次考试的成绩单及排名)”;“创新潜质突出者(需有论文、报告、专家评价等证明材料支撑)”等4条,要求“满足条件之一者可报考”。

  从去年起,教育部发布多项改革措施,使得我国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改革的趋势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更加公平、公正和规范,一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选拔出那些学有所长或学有特长的学生,自主招生政策无疑是为了选拔那些在某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学生。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保送生、特长生制度的规范和高考加分项目的进一步减少,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过去的一些保送生、特长生很有可能会更多地进入自主招生的通道。从今年各试点高校更为细化的招生条件来看,细化的内容更有利于招到真正学有特长的学生,同时操作性和规范性也增强了。

  其次,在招生条件细化的同时,各试点高校的门槛似乎也更高,比如东南大学,该校2014年的招生简章在招生条件中规定“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奥赛省级赛区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二等奖(含)以上的理科考生”,2015年该校的招生简章依照专业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无论在建筑类、土木交通类、信息科技类还是生物工程类,都要求学生获得相关学科“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竞赛一等奖(含)以上。”从“二等奖”到“一等奖”,这个门槛无疑是更高了。

  在提高门槛的同时,各学校对录取的人数也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限制。记者查阅了已公布招生简章的几十所试点高校发现,绝大多数学校都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表明“自主招生计划不超过本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还有一些学校对招生数量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中国矿业大学今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为6300人,自主招生计划则控制在150人左右。北京科技大学在简章中表示,录取人数“不超过我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入选人数不超过自主选拔录取计划的2倍。”中国政法大学则表示2015年自主招生总录取计划不超过100人,“入选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择优选拔,宁缺毋滥”。

  再有,跟往年相比,自主招生的推荐方式更加个性化了。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和云南大学在今年的自主招生简章中都要求学生手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自荐书。跟往年相比,今年的推荐方式更加灵活了。比如武汉大学,在强调学生自行推荐外,还特别标明,“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相关社会团体或相关领域专家可实名向我校提供推荐材料,作为资格审核时的参考。”之前,一些中学校长认为新的自主招生制度将不再有校长推荐,武汉大学负责招生的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校长仍然可以推荐。学生的毕业中学、学籍中学、社会团体和专家个人均可提供实名的推荐材料,校长当然也可以”。

  招生简章公布,意味着自主招生开始进入实操阶段。按照时间表,马上到来的3月,学生将提交申请材料,4月,学校将进行审核。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自主招生的考核时间统一挪到了“高考之后、出分之前”的6月10日~22日,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所有高校要完成测试,时间显然比较紧张。6月13日、14日是高考后的第一个周末,记者查看了已经公布了招生简章的北京试点高校,几乎所有学校的测试时间都安排在了这两天。业内专家表示,这种测试时间的“撞车”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考生的选择机会。

编辑:边英娜    责任编辑:谭静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