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国内教育正文

国际学校“火热”的背后

2015/5/25 9:25:2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国际学校一定适合自己?

  在国际学校,老师不会强迫所有学生的成绩达到同样的标准,功课上的要求也没有普通学校那么严格。所以,学生的学习要靠自己,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

  很多家长认为,国际学校为孩子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能够从国内升学考试等激烈的竞争中脱离出来。然而,如果真想申请进入国际顶尖的学府,即使在国际学校读书,学业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而且,虽然国际学校学生不用参加国内的高考,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顺利毕业。

  “在国际学校学习,也是得靠学生自己。”沈丽说,全英文的课堂、课本、作业甚至论文,学起来需要非常努力,而且托福、SAT(安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等都是要自己来考。在申请国外大学时,国际高中学生并不存在什么“特权”,虽然在自身能力或思维方式上有所差异,但申请国外大学也是要“拼实力”的。

  申请国外大学要“拼实力”,在国际学校读书也同样需要付出努力,如果家长和学生因为逃避高考,受不了国内学校的学习压力而选择去国际学校读书,可能也会遇到困难。因为,国际学校的压力更多来自于学生的自我要求。

  李云(化名)去年刚从普通中学转入国际学校。刚到这里,他就体验了国际学校的“难处”。

  “刚来就开始恶补英文。”李云说,“以前,我们的课本是中文的,我几乎没有看过长篇的英语文章,但在这里,我们用的是全英文的教材,作业、习题都是英文的,有时候老师也都用英文来讲课。”他告诉记者,刚开始时非常痛苦,因为英语阅读速度太慢,晚上经常要加班加点,尤其是学习物理、生物等课程时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在国际学校读书,良好的英语功底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要想在国际学校表现突出,要想在申请大学时具有优势,语言和成绩只是其中一点,更多是考查学生的自身能力,例如组织能力、领导力、社团活动经验、国际比赛、社会责任感和学术能力等。

  成功申请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某国际学校毕业生贾林(化名)告诉记者,她的中学实践经历和社团活动为她的申请加分不少。

  “申请中,我参加过的社团活动、获奖、学术成绩和在校成绩等都是大学考查的条件。”贾林说,她当时特别热衷于参加学生会和社团的活动,并经常与小组同学一起看书,一起做题,一起开展调查研究等。

  因此,对于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特的兴趣爱好,更有利于他们扬长避短、出类拔萃。

  在国际学校,老师不会强迫所有学生的成绩达到同样的标准,功课上的要求也没有普通学校那么严格。所以,学生的学习要靠自己,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家长也要更加关注自己孩子的能力发展和进步。

  对于国际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节日庆典、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也要积极参加,将自己融入社会集体当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同样,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并在适当的活动中协助教师组织活动,支持和陪伴孩子学习和活动。

  专家提醒,无论是参加国内的高考还是申请国外的大学,家长和学生都要对未来做出清晰的规划,要通过教育,达到发展个性和提升能力的目的。因此,家长在考虑经济情况的基础上,要综合孩子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及各国教育制度等因素,理性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避免盲目跟风。

  不要被“国际”的牌子所迷惑

  教育国际化程度日益扩大和加深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有获益者,也有受害者。对于具体的人而言,受益还是受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这股潮流。如果在多了解各方信息的基础上做自主判别,则可能趋利避害;若简单地盲目跟随,也可能碰巧跟对了而获益,同时受害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是不少家长选择让孩子进国际学校的初衷,在这方面两极对立的观念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家长们宜开放、理性地对待,不要被“国际”的牌子所迷惑。

  这里的开放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对国内的学校、国际学校都不应抱有成见,而是客观分析其利弊,不要把一部分有意放大,也不要有意忽视,客观准确评估后再做选择。二是要突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一些人在自己孩子在国内学校学习遇到困难时就认为进国际学校这些困难就会自动消失,国际学校就能解决国内学校存在的所有问题,这样带有“逃避”心理的期望对一些人来说,可能会在数年后落空。因为众多人都做出同样的选择时,最终必然遭遇残酷的淘汰。

  理性选择的关键在于要用适与不适的标准衡量是否要上国际学校。首先却未必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适合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由于不少学生是由此进入国外高校,需要整体考虑连续多年的经济承载能力,而不只是眼前是否掏得出钱,需要在孩子的发展与家庭的发展之间做好权衡。

  其次是要对国际学校的资质进行了解,任何事物速生则未必质优,价高则未必货实,不要被“国际”的牌子所迷惑,尤其是对那些本地学校开设的国际部,开设只是针对中国学生的AP和A-Level培训课程的学校,以及外国机构或个人开办的补习中心,一定要看其内涵是否真的值得自己选择。

  再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进国际学校是否真的适应,是否会有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否得到足够的关注,孩子的自控能力如何,适应能力如何,是否在文化上、心理上做好准备。所以家长在做出决定前最好征求孩子的意见,若孩子不认可就不要勉强。

  从一个大的时空范围看,国际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学校多样化的体现,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学校多样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就学需求的多样性,在这两者间形成最佳的组合就需要家长对各自孩子的教育进行更慎重的选择,而且需要做好整体性的规划,需要知道迈出这一步将会通向何方,而不仅仅是一次选择,不能以“跟着感觉走”的方式做决定。选择学校不能仅仅看学校的先进与否、学习的内容多少,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在国际化的潮流中,将获益发挥到极大,将伤害压缩到极小,需要每个人在更加全面了解情况后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1][2][3] 
编辑:边英娜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