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山东教育正文

山大(威海)省内招1351人 与校本部统一招生章程

2016/6/24 9:18:16   来源:山东商报    

  6月25日,山大中心校区体育馆,一场只有985、211工程大学的精品高招会在等你。作为精品高招会的预热,6月16日起,参会高校的招办主任走进山东商报高考交流群,为群内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第七所进群答疑的高校是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山大威海校区招办主任王福安昨日进群答疑时透露,今年山大威海校区首次与校本部统一招生章程,专业分配首次与校本部一样使用分数级差方式。据介绍,今年威海校区计划在山东招生1351人,与去年完全一致。

  关于招生计划

  今年在山东招1351人

  问:山大威海校区今年招生计划数是多少?都分布在哪些录取批次?

  答: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19422)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招收3800人(含274名艺术生及400名贫困专项),总计划与2015年持平。

  招生类别涵盖艺术类提前批及普通本科一批次,其中普通本科批次还包括国家贫困专项、合作办学及威海走读等类型招生。

  问:这3800个计划中,有多少是投放在山东的?

  答:今年在山东的招生计划是1351人,跟去年完全一致,一个没多,一个没少。其中文史类356人(含中外合作办学17人、威海走读30人),理工类939人(含中外合作办学144人、威海走读70人),艺术文49人,艺术理7人。

  问:普通文理类各招多少人?去年录取情况如何?

  答:2016年山东省内计划招生普通文科生309人,分布在新闻学、朝鲜语、会计学等23个专业。2015年省内普通文科录取309人,录取最低位次大致为2873,供参考。

  2016年山东省内计划招生普通理科生725人,分布在自动化等37个专业。2015年省内普通理科录取725人,录取最低位次大致为16408,供参考。

  关于招生章程

  首次与校本部统一招生章程

  问:我发现今年威海校区没有单独发布招生章程,而是和校本部统一了,这意味着什么?

  答:招生章程是学校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向社会的承诺。

  2012年前,威海校区在山东大学的统一领导下独立制作并向社会发布招生章程;2012年山东大学试点一体化招生,自2012年起,威海校区本科招生章程内容纳入山东大学章程统一对外发布。去年单独出内容与校本部是完全一样的,威海校区与校本部的本科招生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都是在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威海校区和校本部统一使用一个章程没有其它特别含义。

  问:那录取和专业分配原则和校本部完全一样吗?

  答:去年有区别,今年完全统一了。

  问:山大威海校区学生毕业,毕业证和学位证和校本部是否一样?

  答:山东大学为全校(含威海校区)合格的本科毕业生颁发统一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威海校区与山大其它校区的毕业证、学位证完全统一,没有区别,落款及盖章均为“山东大学”,校长为时任山东大学校长。

  关于招生政策变化

  首次按照“分数级差”分配专业

  问:山大威海校区今年招生政策有没有新的变化。

  答:与2015年相比,威海校区录取政策变化主要有:

  1、专业分配原则由分数优先调整为分数级差。各专业志愿之间的分数级差为:第1-2专业志愿级差为2分,第2-3、3-4专业志愿级差为1分,其他专业志愿级差为0分。

  2、中外合作办学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不报不录。

  3、投档时,对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我校认可考生具备的所有加分项目中最高一项加分,且最高不超过20分。

  关于二次选专业

  一年后可在全校范围申请转专业

  问:山大威海校区是否允许学生入校后二次选专业?

  答:学生入学后,经过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可在全校范围内申请转专业,学校根据学生志愿及入校后学习成绩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每年大约有300多人申请转专业,成功比例能达到70%。

  我们组织转专业就与高考报志愿模式有点像,报名的还是少,因为我们录取时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了91%以上。

  问:如果不转专业,想多学点东西,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答:为了适应社会对多元人才的需求,目前学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法学、行政管理、朝鲜语、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药学、英语、新闻学等12个专业开设了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学有余力,且主修专业课程达到相关专业条件的学生可以申请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学习。

  学校每年有几百名同学取得第二学位,有些同学是用第二学位来就业或考研的。(山东商报记者 徐玉芹)

编辑:陈绪兰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