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国内教育正文

大学生支教须打磨好操作细节

2017/7/21 11:32:07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利用暑期参加爱心支教活动,到达支教地点后才发现,主办方非但没有相关资质,竟然还开起收费性质的辅导班。近日,陕西数百名大学生经历了一场闹剧。媒体调查发现,这些大学生参加的所谓“陕西爱心支教联盟”背后,是一家商业机构。事发后,西安市部分高校提醒学生“不要参与到此类组织中”。当地教育局回应,经调查,涉事企业并无举办支教活动的相应资质,目前相关部门已对其进行查处。

  支教行为本身,一方面解决了贫困地区缺少教师的问题,有利于学校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帮助他们深入中国乡村,激发他们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客观而言,陕西数百名大学生遭遇支教被骗事件,还属于个体偶发事件。对此,需要做的是,一方面对那些没有资质却一心想牟利的商业机构给予惩处,进一步规范管理民间支教机构,使之依法依规办事。另一方面是提醒那些怀有满腔热忱的大学生们,凡事要留心,多渠道验证所谓的支教公益组织是否正规、是否真心在服务社会。知彼知己,满腔热血才能不被辜负。另外,最好通过学校团委等途径去参加支教活动,这样得到锻炼的机会更多一些。

  但仅止于此似乎还不够,本该是一种双赢互利的支教活动缘何变了味道,值得各方深思。从现实来看,很多大学生愿意参与乡村支教等社会实践,表明其自我成长的内心需求比较旺盛。而一些高校的相关部门虽然有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但面对众多学生的多元需求,似乎也难以全部予以满足。部分大学生缺少学校层面组织的社会实践锻炼机会,某种程度上给了无良机构钻空子的机会。此次陕西数百名大学生落入支教陷阱,表面上看是大学生的个人选择不慎,但背后与大学生支教缺少更多开放、丰富的平台有一定联系。

  对此,高校还应创新机制,开拓更多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热情的平台。而搭建好平台,不妨多做一些调查调研,了解有意愿支教大学生的专业特长,考察有支教需求学校的情况、适合大学生社会锻炼的企业单位特点,尽量做到互相匹配,双方受益。近些年,个别高校走马观花式的支教之所以受到诟病,一部分原因就是未充分了解支教学校的教育需求,没有做到雪中送炭,缺少长远规划和沟通交流。而匹配双方需求,选择有志向、有才干的志愿者,给真正需要支教的学校送去优质教育资源,才是支教活动长期顺利开展下去的前提条件。

  大学生支教活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高校及时总结反思,做好做细相关工作。例如,建立支教信息资源库,与当地政府、学校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加大对大学生的有效组织管理,老师要给予大学生及时指导,使大学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能得到充分锻炼。必要的时候,老师不妨和学生一起,分析和解决支教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后续的志愿者给予贴心指导。这种不断反思、总结、改进的支教机制,不断打磨操作细节的做法,应该成为支教的一种常态,有助于支教不断完善和创新,走向规范化、实效化、专业化之路,作为一种常态机制让更多大学生和乡村孩子受益。

编辑:李傲然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