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山东教育正文

济宁市全力打造传统文化教育良好氛围

2017/8/15 14:22:06   来源:中国山东网    

  济宁市作为孔孟之乡,近年来,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工作部署要求,全面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程。通过课堂聚焦、活动拓展、文化熏陶,全方位、多角度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以此来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提高学校育人水平,最终达到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的教育目标。

  一是聚焦课堂,夯实传统文化教育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市教育局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贯穿中小学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知晓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把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全覆盖,即学科课程全覆盖、教学环节全覆盖、教育人群全覆盖。市教育局编写了多本地方教材,各县市区和中小学校也结合各地实际,编写了丰富多彩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列入学校课程的课时,规范开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以经典文学作品为媒介,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吟咏、体味、铭记、传播,入眼、入耳、入心,确保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全覆盖、经常性、系列化、高效化,最终积淀内化成青少年的文化基因和道德底色。除了通过校本教材构建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之外,课程融合也是实现文化经典浸润学生的有效途径。使得中华优秀文化能够深入学生的心底,增强文化底蕴和道德熏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情感、感悟道理、规范行为。传统文化教育课堂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文化引导和精神培养,达到“提升素养、文化育德”的效果。

  二是拓展实践,激活传统文化教育生命力。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思想文化品格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全市中小学校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外化于行,将国学经典教育与德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了“书香校园”“我们的节日”“我的中国梦”“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实践活动;与市关工委联合开展了中华诗文诵读、感恩教育、才艺培养活动;开展了“小小百家讲坛”活动、民俗体验活动、节日认知活动、经典影视赏评活动;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班会课方案评选活动”。引导全市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孝德教育等传统文化教育。这些活动为全市中小学生搭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平台,在全市中小学校营造了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培育了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是优化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教育好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所在,是立德树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学生养成教育要持久深入,必须依托凝聚人心、润泽思想的校园文化。市教育局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督促学校加大投入,对校园环境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学校长廊、宣传栏、黑板报、校报校刊、校园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味,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心灵。环境与文明融合,自然与文化共生。孩子们身处其中,时时接受着文化的启迪,处处感受着文明的洗礼,耳濡目染,德行天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道德建设模范区、文明和谐示范区、儒家文化传承区”的重要基地,是孔孟之乡教育者的重要使命。(济宁市教育局)

编辑:李傲然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