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国内教育正文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该咋破

2017/8/24 10:16: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要想报名入学,得凌晨三四点起床去排队,要不就得寻找“外援”紧盯电脑“秒抢”,稍有疏忽就可能面临一场空。近日,老年大学入学难、老年教育形式少质量低等现象引发广泛讨论。

  老年教育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一样,都属于“终身学习”的概念范畴。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那么,到哪儿学?为了消除社会对老年教育的偏见,欧洲出现的第一所老年大学被命名为“第三年龄大学”。继续教育既是老年人的需求,也是他们的权利。对老年人积极的包容尤其是信息化的包容,是一个社会健康平等的应有之义。随着“银发浪潮”加速到来,“第三年龄”教育需求变得庞大而迫切。

  在现实语境中,注重老年教育,补齐这一群体的知识短板,也具有强烈的紧迫性。浏览媒体报道不难发现,在不少传销、金融诈骗案件中,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都被列为“一级猎物”。犯罪分子看中的正是这一群体大多与社会脱节,对各种诈骗“套路”缺少认识和防备的弱点。一些老年人的精神空虚之痛也多被打着保健品销售等旗号的骗子利用。

  究竟有多少老年人挤不进老年大学的校门,还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但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反映出“第三年龄”精神家园存在一定的荒芜现象。一些老年人“赖”着老年大学10多年不肯毕业的背后,是对精神空巢的逃离与恐惧。给老年人一个葱郁的精神家园,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10月就印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推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要做的是加快政策措施落地的步伐,起码要跟上老年人需求增长的速度。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应该搭起架子、兜住底子,尽可能使社会文化资源多向老年人倾斜一些。作为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相关部门应敏锐感知需求水温的变化,扶持自学习组织,让小环境自成气候。当然,公共决策部门也应“开门办教育”,主动引入更多社会资本与社会力量,共同做大老年教育这一产业蛋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精神食粮。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扣好,人生教育的“第三年龄”也该畅通无阻。推进老年教育,充盈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我们有责任让夕阳花更红艳。

编辑:李傲然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