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国内教育正文

北大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

2017/9/23 15:21:24   来源:中国教育报    

  9月21日,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北京大学今天对外公布,目前该校已制定《“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启动“30+6+2”学科建设项目布局,将面向2020年重点建设30个优势学科。计划至2020年,将北大整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若干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表示,北大将选取30个院系或者一级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领域,设置6个学部,在跨学科的层面组织交叉学科领域,同时突出临床医学和区域与国别两个前沿与交叉学科进行深度研究,推进“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建设重点放在一流学科上

  根据《方案》,北大“双一流”建设重点将放在一流学科上,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既要继续支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又要大力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既做加法又做减法,不断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

  “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我们要一个一个地认真梳理这些学科、院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问题,找到并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建设方案要做的事情。”林建华表示。

  据介绍,北大“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将北大整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若干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30年,使北大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48年,将北大建设成为顶尖的世界一流大学,主流学科全面位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在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中居于领导地位,成为世界著名的学术殿堂。

  在此次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北大共有41个学科入围,理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医学部分别有10个、8个、9个、5个、3个、6个学科入选。

  根据“30+6+2”学科建设项目布局,面向2020年,北大将重点建设30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推动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带动学校整体实力提升;面向2030年,将部署理学、信息与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医学等6个综合交叉学科群,推动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面向更长远的未来,在学校层面,布局和建设以临床医学+X、区域与国别研究为代表的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带动学科结构优化与调整,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将设立“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

  “建设高校每五年都要有一个目标,同时学校在做五年建设规划的时候,应该想的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林建华说。

  “双一流”建设方案对一所大学的分量不言而喻。北大在《方案》编制中充分依靠专家,广泛听取全校各单位意见,凝聚共识,不断调整完善。《方案》共包括六章、四十节,全面落实了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实施办法的五大建设任务、五大改革任务要求。

  据悉,北大将设立“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双一流”专家委员会,同时建立推进机制,强化绩效考评,最大限度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营造全校师生员工关心支持“双一流”建设的良好氛围,保障“双一流”建设的落地实施。

  围绕“双一流”推动综合改革

  9月21日,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林建华署名文章称,今天的北大正处于第三次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刻,今后若干年是北大向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冲刺的关键时期。

  在林建华看来,过去十几年北京大学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交叉学科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的指导思想,组建了一批跨学科新体制研究机构,并以新的预聘—长聘机制引进一批高水准学者,带动和促进了学校各领域的快速发展。根据最新的ESI(基本学科指标数据库)统计,北京大学22个学科中已有21个进入全球前1%。

  据介绍,未来几年,北大将继续坚持“稳规模、调结构、重内涵、抓质量”,紧扣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事制度体系改革、治理机制改革、学术体系改革、资源配置体系改革等举措,建成世界最好的本科生教育,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形成合理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流动的管理体制,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充分激发创造潜力、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制度保证,支撑学校核心使命的实现。(记者 柴葳)

编辑:胡立荣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