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国内教育正文

"海归"就业需放低身价重新开始

2018/2/23 10:47:08   来源:科技日报    

  春节前后是招聘旺季,“海归”变“海带”的话题再度被关注。尤其是2月3日起,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成绩将陆续公布,标志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新一波春招高峰到来。

  根据人社部和教育部的最新统计,2018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将达820万人,创历史新高,如果把“海归”毕业生和往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统计在内,总数将超过千万人之多。

  面对数量庞大的待就业人数,“海归”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前所未有。可想而知,更需与国内毕业生“贴身肉搏”。

  对海外人才显示出强大“磁铁”效应

  与中国就业竞争残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留学生近年来归国的意愿越来越强。

  “常熟的制造型企业非常多,大学科技园又提供给创业者很多的优质服务,这正是我选择落户这里的原因。”网禾智造创始人金垠博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目前,他有十多个小团队,每个小团队有3—5个人,在科技园众创空间已拥有近百项大项目。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6年的82.23%,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

  “究其原因,是最近这些年来,国内给海外留学生提供的职位多了,很多单位给出的职位,在同等条件下,海龟人才比同等人才的待遇要高一些。甚至一些职位提出海龟优先于内地毕业生或同等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高永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高永安表示,这或许是吸引人才回国的因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发展速度快,个人提升快。在国外学成一个博士需要七八年,等他回国的时候,他的同学都已经是功成名就了。如果他在国外飘荡几年,时间浪费的会更快。因此,如果在国外没有很合适的平台,回国发展的前景更为光明。

  与此同时,面对“海归”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政府一直在努力健全服务体系,优化留学人员回国就业的“软环境”;强化政策支持,搭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大舞台”;加大引才力度,形成吸引人才回国发展的“强磁场”,力破留学归国人员的创新创业壁垒。

  调整心态放低身价重新开始

  实际上,“海归”变“海带”正是人才市场理性选择的结果。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用人观念越来越务实,用人单位更趋向于看重求职者的个人能力,不再重留学经历。另一方面,留学早已从精英留学步入了平民留学时代,出国留学已不再是难以企及的事。

  汪力,电力工程硕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目前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职务是电气工程师。他建议即将回国的留学生们,工作经验、以及国外的相关经历非常重要,这些经历要和将找的工作职位相关,这样求职成功率会更高。

  而从英国留学归国的刘莉莉,回国后找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并不相关。

  刘莉莉回国后,所投的简历回复率都比较低,她的专业比较偏,工作经验又不多。花了近6个月的时间找到目前这份工作。虽然和预期的不太一样,但她还是希望先干着。“找工作时一定要有耐心,还要有信心,‘海归’还是有语言优势的;另外,要放低身价,不要期望太高,这对于求职也很重要。”她说。

  业内专家指出,语言方面是“海归”找工作至关重要的优势,同时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也是重要的加分项。在与国内毕业生的“贴身肉搏”中要想脱颖而出,就要利用好自己的各种优势。

  无疑,如果“海归”们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或者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它们将为其找到工作起到重要的催化剂作用。而对大多数“海归”而言,回国找工作的必要准备,随遇而安的心态,随机应变的思维则更能帮助他们快速而顺利地找到好工作。 

编辑:李傲然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