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国内教育正文

直击天津引才新政 一天内30万人下载办理落户申请

2018/5/21 11:21:07   来源:新华网    

  本科生不超过40周岁可申请直接落户,新引进高层次人才购买首套自住房不限购……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期间公布的天津引才新政,开启了“直辖市最低落户门槛”大幕,在不到24小时内就引来约30万有意落户者,天津也迅速成为网络热词。专家表示,当前各大城市纷纷升级“引才政策”,在花大力气引才同时,更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

  30万人下载办理落户申请

  继武汉、南京、杭州、西安等城市之后,天津也升级了“引才政策”。从16日对外公布的政策看,天津引进学历型人才,全日制高校本科不超过40周岁、硕士不超过45周岁、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就可申请落户。这一政策尽管不是所有城市中门槛最低的,但在直辖市中显然颇具吸引力,迅速“点燃”落户热情。

  根据政策,有意者可登录“天津公安”民生服务平台在线申请。记者发现,自政策公布的16日中午至17日早上8:30分的统计数据显示,不到24小时里,就有30万人登录并下载办理落户申请。

  18日上午,记者在天津河西区行政许可中心看到,办理大厅内“海河英才”计划办理窗口前有数百人排队等待。一位排队等待办理者称,当天早上仅放出60多个号,大部分人都没有领到业务办理单。另一位排队者称,刚知道排队前需要先登录“天津公安”的APP注册预审,拿到验证短信后才能来排队,但该系统一度因登陆者过多反应很慢。

  19日,“天津公安”APP在苹果市场下载量一度排到了第57位,超越美团外卖、中国移动、苏宁易购等热门软件。更火爆的场景在办理户籍的行政许可中心已经上演。19日早上8时,李先生带朋友来到南开区行政许可中心,现场早已排起了200多人的长队。在排队攀谈中,有人称凌晨4点就赶了过来。而在18日下午,李先生就曾陪朋友前来办理,当天排队者多达600多人。

  “这次门槛降低了很多,带着学历学位证就赶了过来”“17号就订票从北京过来,差点没订上”……队伍中竟然还有头发花白的老人,记者询问得知,他们专程坐火车从外地赶来,先帮孩子“探路”。

  多因素凸显城市吸引力

  针对近期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措施引进人才的“抢人大战”,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随着各大城市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增就业岗位多、人才需求量大,对人才的竞争成为必然。他表示,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人才新政,支持大学生落户,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是对过去“重物轻人”的传统城市发展观念的调整。

  一天内30万人有意落户,从侧面也反映出天津作为直辖市的不俗吸引力。一些在现场申请落户的人士告诉记者,天津的区位优势、发展前景、资源优势等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

  地处渤海之滨的天津,在历史上就曾经是北方工业重镇,也是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助推下,天津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再加上滨海新区、自贸区等政策优势叠加,背靠北京的优越区位,比较宜居的环境,受到不少人的青睐。

  天津教育优势也较为明显。本地不但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学府,本科、大中专及职业院校众多,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更为关键的是,天津房价与一线城市相比,颇具性价比——每平方米单价在3万元的可选余地仍然较大,部分郊区单价甚至不到1万元。

  据了解,西青区17日就开始受理“海河英才”落户申请,当天下午就开出首张准迁证。截至18日19时,西青人才引进联审窗口累计接听电话咨询达1000余次,现场接待500余人,发放准迁证50余张。

  既要“引才引智” 更要“用人留人”

  “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政策会不会变?”有群众表达了担忧。天津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人才落户新政不会变化。但他表示,在津无房、无工作的,想要通过“学历型人才”落户,必须通过天津方面开具的调档函把档案调过来存档。

  “天津实施人才新政,其实主要是吸引人才来天津创新创业。在外省市有工作单位的人员,不能按在津无工作单位申报落户。”天津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坦陈,对弄虚作假骗取落户资格的人员,公安部门将对其注销户口,纳入诚信“黑名单”。

  从现场办理情况看,工作在天津的申请者办理过程较快。在西青区的办理窗口,李先生在天津工作但没有天津户口,在向服务窗口提交了学历学位报告、劳动合同及房产证后,顺利拿到了23日办理落户的预约号。

  引才聚才之后,实现人尽其才是最终目的,而人才去留主要取决于当地能否为人才提供和创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空间。南开大学经济学副教授薄文广表示,吸引人才就要给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是人才能否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关键因素。

  “如果降低门槛,把人吸引来而不能留住,这种情况下吸引来的一部分可能是购房者。”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专家提醒,吸引人才还要充分考虑到对城市房价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前做好筹谋。

  专家表示,把人才留下来,关键是政府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不断优化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

编辑:李傲然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