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国内教育正文

信息技术如何驱动教育变革 教育专家共话未来教育

2018/11/16 14:22:21   来源:光明日报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迭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探索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形态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日,一场题为“未来学校如何生长”的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教育界学者、业界资深媒体人及业内人士从不同方向探讨教育实践与教育思维,共话未来教育。

  技术支撑起教育的创新,未来学校应回归教育的本质。互联网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拓宽了人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大。上海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原上海市电教馆副馆长陈家虎认为,基于昨天的思想,利用今天的技术,培养未来的人是难以想象的,教育要跟上经济、科技发展的步伐。

  “未来学校,实际上是在物理校园的基础上,同时又在数字空间当中再造一个学校,所有的教育参与者都应该思考,在这个数字空间当中自己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怎么样过渡到这个角色,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沈富可认为,今天的教育信息化不完美有不足,做好落差分析找到问题导向,基于工程设计执行,目标才能水到渠成。

  未来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场所,而教育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一直逃脱不开三个问题:培养目标是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教学成果如何?首先社会人才需求是培养目标的导向,其次教与学的方式结合技术的发展会有新的变化,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考试与评价研究院副院长韩映雄看来,未来学校的核心是评价体系,“如果那张试卷不改,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学校应该利用评价改革驱动学校的创新,用整个教育评价来驱动教育的创新。

  对未来学校的畅想,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只有让教育回归到每个人生活更美好的本质,才能处理好未来与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制度与技术的三大关系。不再拘泥于单一评价体系之下的教育,重视内涵不局限于工具层面的现代化教育,以及有对应评价体系的个性化教育,才是对每个学生真正好的教育。

  未来延伸教育,应让教育有感情有温度。站在教育企业视角看待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一起教育科技市场副总裁吕涛认为,技术主要从学校、社会、教育本质三个层面作用于教育。于学校,为老师减负、给学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落实个性化教育;于社会,推动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消除时间空间的壁垒,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于教育本质,在学习工具之余,基于教育目标做系统规划,把智能教育的优势发挥地更充分。

  基于技术对教育的融入与推动,教师职业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因此发生一定变化。教师行业是否会受到冲击呢?对此,上海卢湾第三中心小学教师朱伟维表示,“目前这个危机感还不存在。现在的信息技术日趋进入教育界,我们只要好好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跟上社会形势,就可以从容应对。”

  信息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教育改革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前进,不仅为教学工作减负增效,更推进了教育公平、教育个性化的进程。而学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每个时代的学校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新的时代必然会塑造出新的学校形态,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体系、组织管理等都会发生新的变化。但即使未来学校高端先进的水平超乎你我的想象,不可否认的是,只有保持教育本质,从学生身心需求出发的未来教育才是真正好的教育。

编辑:李傲然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