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高校正文

面向与转向:建构中的中国艺术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首届艺术学博士论坛成功举办

2018/11/26 10:14:00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徐从芬

 

  中国山东网11月26日讯(记者 徐从芬)24日,“面向与转向:建构中的中国艺术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首届艺术学博士论坛在长清校区国际报告厅拉开帷幕。本次论坛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45周年校庆活动的一部分,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承办,是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缘博士为主体,邀请艺术学各领域的专家而搭建的一个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展示的平台。

  本次论坛共有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故宫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青岛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50余所高等院校、艺术研究和文博机构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特邀嘉宾10人,正式代表90人。

  本次论坛受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董占军教授出席论坛。论坛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徐磊主持,董占军致开幕词。

  董占军在致辞中说,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科构成与学科结构日益清晰,基本确定了以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为核心的板块结构。在此背景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形成了以设计学科为主导、美术学科为基础、艺术学理论及其他学科为支撑,工艺美术为特色的比较合理的学科结构。他表示,这次论坛的召开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科结构、加强学科建设提供了机会,同时,希望把论坛发展成一个常态化和国内艺术学领域比较重要学术平台。

  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作为嘉宾代表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主题“面向与转向:构建中的中国艺术学”直面艺术学学科问题的强烈意识,他认为:第一,本论坛立足于当代艺术语境的话语,关注当下;第二,借助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科优势,推动艺术学各个门类的艺术研究;第三,为艺术学青年学者,尤其是博士群体搭建了一个高层次交流和学术成果展示的平台,为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参与艺术学学科建设贡献了理论资源。第四,该论坛也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科发展和教学成果的亮相,令人由衷的高兴。

  开幕式之后,特邀专家分别做了精彩的主题发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建君以《建构中国特色的艺术学体系》为题进行了发言;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带头人、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夏燕靖教授以《中国传统工艺文献阐述的造物思想轨迹》为题进行了发言;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美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美术历史与理论”方向带头人李宏教授以《“西方美术史”方向博士研究生的研究现状》为题进行了发言;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宋润民教授以《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视觉重构探析》为题进行了发言;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设计艺术学博士、山东省第九届“省级教学名师”薛娟教授以《浅析唐代建筑空间艺术对东亚各国的影响》为题进行了发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秘书长李修建研究员以《民间艺术和中华美学精神》为题进行了发言;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孙晓霞博士以《艺术概念史研究与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困境》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之后,论坛以三个分会场展开。

  第一分会场是艺术学理论板块,上半场由李森教授主持,夏燕靖教授点评,安丽哲博士、魏毅东博士、耿明松博士等8位学者先后发言。下半场由《山东艺术》副主编崔洪涛先生主持,孙建君教授点评,黎晟博士、王付银博士、杨柳博士等8位学者先后发言;第二分会场是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板块,上半场由李宏教授主持,李修建研究员点评,冉令江博士、刘允东博士、李骁博士等8位学者先后发言。下半场由博士、副教授刘娅萍主持,博士、副研究员孙晓霞点评,尹子琪博士、董少校博士、许俊博士等8位学者先后发言;第三分会场是学子专场,是为我校青年学子专门设立的。上半场由博士、副教授许俊主持,孙磊教授点评,付晓彤博士、王拓博士、孔岑蔚博士等8位优秀学子先后发言。下半场由宋润民教授主持,博士、副研究员安丽哲点评,赵瑾副研究员、赵佳琪博士、李楠博士、呼斯乐博士等7位优秀学子先后发言;三个分会场共有46位专家、博士发表了演讲,6位专家进行了精彩纷呈的点评,会场气氛热烈。

  经过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期待艺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后续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论坛中再聚济南,为艺术学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贡献智慧。

编辑:李傲然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