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国内教育正文

高教司负责人: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拔尖人才?

2018/12/13 15:52:45   来源:人民网    

  近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十年总结交流暨2.0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据悉,为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教育部与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共同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即“拔尖计划”,目前该计划在20所高校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进行了近十年的人才培养探索。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20所“拔尖计划”试点高校的代表等200余人参会,进行了相应研讨。

  高教司负责人: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拔尖人才?

  据介绍,目前,“拔尖计划”共培养六届毕业生5500名,其中约118名学生进入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学科继续深造学习,首届“拔尖计划”学生中已有40名学生获得世界一流大学教职。高教司负责人吴岩在交流会上做了题为“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培养未来世界领跑者”演讲。对于拔尖人才的培养,他认为,一要“识变”,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二要“想远”,把握“拔尖计划”2.0定位的新、目标的新、思路的新和模式的新,面向未来、布局长远,深入探索现代书院制等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三要“做实”,科学选才鉴才、创新教学模式、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提升综合素养、促进交叉融通、深化国际合作育人,做到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他这样阐述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希望培养的是杰出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是痴迷科学的人,是物我两忘的人,是纯粹、堪称伟大的人,是可以改变国家和人类命运的人。拔尖人才培养如同“老酒泡人参”,杰出的拔尖人才是‘浸’出来、‘养’出来、‘熏’出来、‘育’出来的,要给天才留足空间”。

  吴岩勉励参会代表和专家,“我们希望,30至50年后,中国的代表性大师、巨匠,在回顾他们职业生涯时,发现这一生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是成为了“卓越计划”、“拔尖计划”的学生;80至100年后,有人评价21世纪发展史时,发现中国“拔尖计划”培养的杰出人才,后来成为了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影响,对世界文明、人类文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那我们的计划就成功了,彼时,今天的幼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校长们交流如何更好培养未来领导者

  “我们培养什么人?我们在培养未来领导者。什么叫领导者?学贯中西,具有全球视野;会通古今,了解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文理融合,在书院制中成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在会上说道。他以“书院制与拔尖人才培养”为题,介绍了自身学校的书院制教育特色与成效。他认为该校的书院制汇聚不同文化及专业背景的学生共同生活,密切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课堂之外提升人文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增强自信心与责任感等。

  “做出突破性成就的科学家和经济学家都不是在狭隘的专业里培训出来的,他们的知识面远远超过物理、化学、医学或经济学”,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暨美方校长Jeffery S. Lehman教授在演讲中引用一位教授的观点,强调杰出的科学家视野并不局限于某一领域。他分享了上海纽约大学的教学探索,即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发散和聚合思维,建议可将科学家的成功案例和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相结合,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专家探讨“拔尖计划”2.0人才培养关键

  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作为专家召集人,组织了与会特邀专家对20所高校的“拔尖计划”工作进行了评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理工处处长吴爱华组织与会代表围绕“拔尖计划”实施十年的经验、成果和问题,以及“拔尖计划”2.0申报和实施方案进行了研讨。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认为使命感教育很重要,他讲述自己有一个从本科到博士都很优秀的学生,后来没有坚持搞科研,转行到了金融行业。“我觉得这个挺可惜,对他个人来讲无可非议。可是,受到了最好的教育的人还要考虑为这个国家贡献些什么。”他感叹,“杰出科研人才不要面面俱到,现在有一种优秀人才马太效应,不能名、利、地位什么都要。学生们也不要因为名利就放弃了自己的初衷。”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席南华更加关注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与渴望,“使命感的形成不容易,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内在的热情,这更容易长久持续。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使他的潜能得以释放,国家也将从他的发展中获益。” 

编辑:李傲然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