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国内教育正文

你准备好做“零工”了吗

2018/12/14 11:26:09   来源:中国教育报    

  11月23日,世界银行下属国际金融公司首席教育专家亚力翰卓·卡瓦列罗在《世界大学新闻报》网站上发表一篇题为“操纵世界向零工经济转变”的文章,引用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的,未来劳动力市场将日益变成“零工”(Gigs),而不是工作。工作的特征正在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私人机构,必须更多投资于人力资本以保持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文章提出,零工经济位于就职和失业之间,种类多、范围广,包括咨询顾问、兼职工作、自由职业、副业等订单式零工,这种经济使双方均可受益。企业不需要支付太多的酬劳或缴纳保险费用;个人的时间可以任意支配,不受公司管制。零工对于一些人而言,意味着从办公室小隔间或者工厂各楼层走出,非常期待,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全新世界;而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前景可怕,他们担心不再有朝九晚五工作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可能并不具备驾驭这一开放领域所需的各种技能。

  亚力翰卓·卡瓦列罗表示,过去几十年来,因为受到技术进步的推动,灵活的工作安排在劳动力市场上所占份额稳定增长,尽管各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的特征,但有两个共同趋势不容忽视。

  第一,兼职、临时和自由职业日益增加,正逐渐取代以一个雇主提供的全职、永久的工作。主要受信息与通信技术进步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工作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完成。这一趋势可能快速扩大到发展中国家。《2019世界发展报告》指出,最大的自由职业者网站“Upwork”显示,近2/3的美国公司以一种非常灵活的方式招募员工,主要为了确保他们能够吸引一流人才。“LinkedIn”的报告也显示,170家美国公司的运营完全依靠偏远地区的工人。

  第二,还有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就是“工作日益两极化”——需要中等技能的工作在减少,如办事员和存货管理工作等,这些以前由人类完成的工作正日益被机器和自动化算法取代,而对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成为常态。《2019世界发展报告》显示,“工作两极化”除了墨西哥、巴西和印尼之外,现在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不过随着技术的推广,这些变革也将在中低收入国家中显现。

  亚力翰卓·卡瓦列罗提出,我们,作为个体和社会,如何能够适应这些变革?虽然不可能精确预测20或30年后的劳动力市场,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趋势。

  国际金融组织也正在开展全球雇主调查,以预测未来劳动力市场所需的数字技能并研究如何培养未来工人,并将于2019年发布最终报告。亚力翰卓·卡瓦列罗认为,在未来报告的建议中,以下几个方面不容忽视。

  替代文凭。没有人期望传统的本科学历消失,但是雇主正给予替代文凭更多信任和权重。这可能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低收入人群是一个巨大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大量可支付得起的、不需太多时间的替代学习课程,如在线课程、微学位、微型文凭和可叠加文凭增强自身技能。弹性提供的课程模式,正快速适应继续教育人群的各种需求。

  在人类DNA中编入终身学习代码。世界经济论坛在《职业的未来与技能》中预测,今天开始上学的孩子中有65%将从事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尽管终身学习一直都在鼓励,它不再仅仅是一种期望,而是保持有收入工作的关键。数字教育的出现正让终身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并支付得起。促进终身学习不仅需要普通教育拥有灵活的路径,而且需要为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被迫离开教育系统的成年人提供第二次学习的机会。

  鼓励创业教育。在零工经济中,具有风险规避意识无益于就业。如果从初等教育就开始向学生渗透创业精神,一直持续到大学,学生进入就业市场不仅具备经营一家公司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而且他们拥有冒险去获得成功的意识、心态和思维模式。教育应该培养有韧性、有能力坚持一个长期目标的个体。这一品质将确保他们在技能需求不断变化的世界获得成功。

  投资于人。政府应该优先投资于人力资本,这是结束极端贫困、促进共同繁荣的关键。

  结合一般技能与技术技能。受信仰和个人特质影响的社会情感技能,如创新、问题解决、合作和同理心,需要与不断变化的、与特定任务相关的技术技能结合。

  学会如何学习。在技能需求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最重要的是能够学习新事物。教育系统必须更加强调学会学习,减少关注特定内容的机械学习。在零工经济中,重新学习将成为常态。许多学校已经开始思考这一转变。亚力翰卓·卡瓦列罗表示,“时刻准备着”对于成人和孩子而言都适用,需要让人们意识到未来的变革并确保他们为改变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面向未来、充满乐观和自信的劳动力。 

编辑:李傲然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