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国内教育正文

从农村中来 到农村中去:农林高校实践育人的思考

2018/12/19 11:32:27   来源:光明网    

  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对于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实践育人理念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许多高校都把深化实践育人作为人才培养改革新的发力点和突破点。但农林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与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实践育人的质量和成效有待提高。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必须运用系统思维来整体规划并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工作。

  通过实践育人实现“学之于农村”与“用之于农村”的统一

  农林高校的实践育人要坚持“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的方法论,坚持“学之于农村,用之于农村”的价值观。农林高校的实践基地应该立足广阔农村,实践服务对象应该是广大农民。农林高校实践育人要扎根农村,热爱农民,从农村学习,向农民学习,将所学用之于农村。

  农林高校要积极走进农村,实地研究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问题,依托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聘任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基层干部、农技人员、科研人员,担任学生实践教育兼职导师,为学生开设相关专业讲座和选修课。同时,鼓励并支持学生去校外基地了解生产实践、进行实验调查分析,从生产中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科研能力。

  实践教育要“到农村去”,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用于农村”,要在农村这个广阔平台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农林高校实践育人只有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将所学知识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才能切实提升学校的实践育人效果。

  通过实践育人实现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克服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论教育,轻能力培养”弊端是实践教育的应有之义。对此,农林高校要通过实践教育实现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统一,促进“育智”向“育能”的转化。

  农林高校要以农科专业为重点,以课程理论知识为基础,依托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平台,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拓展和完善校内外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育智”与“育能”的统一。

  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理论素养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农林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做好大学生创业团队帮扶工作,为入驻创业园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场所、配备创业导师、提供资金扶持,不断探索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向前发展。

  通过实践育人实现能力提升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农林高校应通过实践教育,既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也让学生真正了解农村现实,体验劳动的辛苦,增加同农民的感情,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认同。因此,实践教育也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在实践中实现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统一。

   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放在农村,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育人的有效结合。依托“思政-实践”育人平台,科教融合、校企联合,每年选派优秀学生通过贫困地区支教、志愿团队短期服务等,在农村搭建公益社团、专题课堂等育人项目,让学生在农村实践过程中逐步了解农村现状、倾听农民心声,激发爱农热情,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能力。

编辑:李傲然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