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国内教育正文

“疯狂”的校外培训终将回归正轨

2018/12/19 11:35:19   来源:中国教育报    

  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教育看黄庄。然而,黄庄已疯狂。这块让北京无数家长和学生痛苦与疯狂之地,最近迎来“监管重拳”:北京对全市26个校外培训热点区域开展了重点督查,“疯狂的黄庄”是重点中的重点。

  前不久在网络空间制造了刷屏效应的《疯狂的黄庄》一文,展示了已陷入疯狂状态的校外培训的某个横切面,戳中无数家长和学生的痛点。这篇文章在舆论场中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凝聚了社会共识:疯狂的校外培训就像一辆超速行驶、横冲直撞的汽车,必须给它踩一下刹车,使其回到安全驾驶的正常状态。

  有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恨透了校外培训,但又不能不让孩子上,因为其他孩子都在学。”这就要提到“剧场效应”:当前排的观众不守规矩站起来,后排的观众就不得不站起来。演出结束,有的观众还自鸣得意,庆幸自己及时站起来,没有“墨守成规”地老实坐在椅子上;却不曾想过,正是某些漠视规则的人破坏了大环境,让自己也成了规则的破坏者。

  不少家长和学生习惯认为别人是制造教育焦虑的源头,自己是被裹挟者、受害者,不得不跟着跑,殊不知自己也是他人眼中的“别人”。于是乎,众人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一起盲目疯跑,在互相指责和推诿中越来越疯狂。有些家长和学生想要抽身出来,却发现身不由己,因为众人已经陷入囚徒困境。就单个学生而言,参加校外培训符合其自身利益,但学生之间却存在博弈,个体的理性最终诱发的是集体的非理性。至此,局面已不是家长和学生所能掌控,亟待更强大的外部力量介入,而政府部门的强力整顿,就是这种外部力量。

  今年是校外培训的大转折之年。从2月份四部门决定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以来,各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动真格、出实招,有效整治了校外培训市场,打破了之前不少人对整治行动的怀疑、观望心理。例如,山西省教育厅日前出台规定,培训机构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时30分。在贵阳,各区(市、县)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部署,联合教育、民政、人社、工商、公安、消防、城管、社区等部门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对辖区内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和清理整顿,目前已关停738所校外培训机构。在教育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2月12日,全国共摸排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存在问题机构27.3万所,现已整改24.8万所,整改完成率达到90%。整顿覆盖面如此之大、力度如此之强,远远超出之前很多人的想象。

  然而,杂音仍未完全消失。看到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强力整顿,最近舆论场中出现这样一种声音:这不是不让孩子学习吗?孩子学习难道还有错了?其实,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不是不让学生学习,恰恰相反,是为了让他们更科学、更有效地学习,而不是在透支身心健康、一味疯狂抢跑的情况下进行恶性竞争。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整顿校外教育的目标,是构建更健康有序的良好教育生态,把孩子们从疯狂的校外培训这类“军备竞赛”中解救出来。

  在期盼学生成才这一点上,政府部门和广大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家长习惯从自身利益出发看问题——如何让自家孩子成才,而政府部门需要站在全局视角——如何让优秀人才大量涌现,打造更加美好、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生态。

  在治理教育生态方面,不少地方把治理范围延伸到了校内。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就“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十条红线作出详细解读,其中包括:学校不得以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或以各类竞赛证书、考级证明等作为入学依据;严禁学校超课程标准、超进度教学或考试;严禁频繁组织各类考试和测验,等等。上述几条可谓直指要害,尤其是切断学校与培训机构可能存在的利益勾兑,具有“点穴”般精准的治理效果。

  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不是扬汤止沸,而是釜底抽薪;不是不让中小学生学习,而是减轻他们已不堪重负的身心压力。打赢这场战役,是减负这项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符合所有家长和学生的切身利益。

编辑:李傲然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