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职场资讯正文

齐鲁人才网:山东空巢青年已超300万,你是其中之一吗?

2019/1/29 9:49:22   来源:中国山东网    

  “空巢青年”是一个与“空巢老年”对应的概念。它通常指年龄介于20到30岁之间,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居住的的年轻人。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部分群体数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据网络数据,2018年全国空巢青年数量已超5000万,山东省超300万,他们的生存状况,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开始被公众重视。本文依托齐鲁人才网大数据,抽取22-30岁适婚年龄求职者数据,对“空巢青年”这一群体现状展开分析。

  山东职场青年四成未婚,逾17%处于空巢青年状态

  如图所示,山东22-30岁职场青年中,有41.76%处于未婚状态,58.24%处于已婚状态。未婚青年中,有30.39%独租居住、11.77%独居有房,另有32.35%与人合租、7.87%的人与家人同住、17.65选择住宿舍。综合来看,山东职场未婚青年共有62.74%租房居住,共42.16%的人处于独居状态。

  根据网络数据,山东职场青年中共有约17.3%的人处于空巢青年的状态。经过一天的忙碌,下班回家面对空荡的房屋,没有冒着热气的饭菜,也没有等待归来的眼神,顿生一种独在异乡的孤独感,因此很多年轻人迷恋上养小宠物,或是玩手机、电脑游戏来打发时间排解孤独。

  是什么导致了空巢青年的出现?

  首先,高额的房价导致青年群体无力购房。当下的中国,如果问丈母娘怎样才会放心把女儿嫁给你,答案肯定是要有房了。据安居客最新数据,山东省已有5个城市房价突破1万元大关,其中青岛、济南分别以18788元/㎡和17674元/㎡的价格位列第一、第二;泰安、烟台、威海位列青岛、济南之后,房价刚刚破万;其他城市房价在6000-9000元左右,差距较为均衡。以购入一套80㎡小户型为例,山东省各地市购房压力有什么不同呢?可以通过房价收入比(单套房总价/每人年收入)来了解不同地市的购房压力大小。

  如图所示,在青岛需22.13年才能买一套房,济南需19.78年,相对而言潍坊、菏泽、临沂等地购房压力较小。

  其次,一路上涨的房租和生活成本使攒钱变得极为困难。近年以来,山东省内多个城市的租房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给职场上的青年群体造成了极大的生活压力。除却租房之外,交通、餐饮、人情、应酬、服饰、通讯、水电气物业等等费用也占去了部分收入,如果再有养车成本和房贷,那便更是雪上加霜,攒钱似乎已成为一种奢望。

  综上分析,高房价、高房租及高生活成本等因素使当下青年群体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加速了空巢青年的出现。

  那么,该如何避免成为空巢青年呢?

  首先,不要扎堆往大城市挤

  如图,根据齐鲁人才网最新数据,当前求职者最青睐的城市仍是青岛、济南、济宁、烟台、潍坊等省内大城市,扎堆现象明显,求职者青睐城市总体趋势与网络数据中山东各地市空巢青年比例呈较大的一致性。虽然大城市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但青年群体基数也相应的较为庞大,竞争更激烈;大城市的房价及生活成本也比小城市高很多。因此,小编建议青年求职者在决定前往大城市求职之前,先考虑一下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和自己的工资水平,看看能否在大城市立足站稳脚跟,否则,很容易会被现实打脸击败。

  其次,避开容易诞生空巢青年的行业

  如图所示,空巢青年出身比例最高的行业,互联网、医药、金融排前三,物流、媒体、房地产紧随其后。这些职业看似薪酬高、前景好,实际情况却是工作节奏太快、加班太多,很容易变成没有多少时间去满足自身情感需求的的状态,最后只能是一个人加班到半夜,然后一个人睡觉到清晨。当下年轻人择业时,往往比较盲目,看哪个行业火就一窝蜂从事那个行业,根据齐鲁人才网最新数据,互联网/电子商务、媒体/出版/影视/文化、金融仍然高居毕业生青睐行业排行榜前三名。其实,这些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空间变小,进入这些行业未必就比其他行业发展更好。

  第三,空巢青年需走出心理困境,专家给出建议

  除去因经济条件造成的物质压力外,空巢青年还面临着缺少照顾和关爱、社交圈子狭窄、缺乏感情寄托、生活拮据窘迫、居住条件差、生活作息混乱、娱乐生活贫乏等困境,对此,专家给出的建议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多参加线下活动、避免加班常态化、增强社交能力等。

  其实,空巢青年”一词更像是“北漂”、“蚁族”等词语的某种更新和进化,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突破小地方的桎梏,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宛如鲜衣怒马的骑士,冲进大城市闯荡,希望找到自己的天地。“空巢”并不“空心”,有赖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即使离家千里,青年们依然能与他们的父母/亲友联系沟通,而且当下空巢青年大部分是自愿选择和父母及亲人分开,独自在外打拼,这更像是一场人生的修行,困顿之后,期待他们华丽的蜕变。

编辑:李傲然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