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山东教育正文

疫情碰上毕业季!4成以上企业招聘计划不受影响

2020/2/4 18:04:55   来源:中国山东网    

  疫情撞上毕业季,对毕业生找工作有何影响?智联招聘调查显示,超6成企业确定2月2日以后复工; 4成企业复工后倾向于在公司办公,还有3成以上企业未决策;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企业预计招聘人数有所减少。从整体招聘规模的变化来看,更多企业将招聘规模调整到10人以下,原本招聘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数量减少较明显。不过所有缩减招聘规模的企业,其总体占比都在5%以内。

  超6成企业确定2月2日以后复工

  在国务院发出将2020年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的通知后,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用人单位的积极响应。在本次针对职场人的调研中,41.7%的职场人所在企业计划在2月3日复工,18.9%更是将复工时间延长至2月10日,以上二者共计60.6%。

  还有18.3%的企业复工时间不确定,处于观望中,也有12.5%比例的受访者所在企业出于各种实际需要将按原计划复工,即1月31日要求员工到岗,从比例分配上看,这些企业在民营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中占比较高。在延后复工时间方面,合资企业、国有企业都严格遵守国务院号召,集中在2月3日返岗,同时外资企业中30.3%更是将复工时间延长到了2月10日。

  为保障国计民生,部分民企及政府/事业单位复工早

  对于延长假期,中国疾控中心表示,阻断疫情肯定是需要假期延长的越长越好,但是整个社会也要平衡,人们的生活需要保障,各种应急的物资也需要工人生产和运输。所以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可以发现,工作更多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与政府/事业单位,其复工时间明显早于外企。在2月3日复工的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的比例更高,而更多的外资企业将复工时间安排在2月10日,在1月31日复工的企业中,民企及政府/事业单位是占比最高的;从行业看,则是农林牧渔、交通运输及零售批发等行业在正月初七(1月31日)复工的比例更高,这些行业都是疫情防控期间,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秩序与物资供应的重要行业。

  南方城市企业延迟复工较北方城市企业积极,宁波响应度最高

  以城市维度看企业复工数据,对各城市晚于2月2日复工企业占比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排在前列的城市中南方城市明显多于北方城市。其中宁波企业延迟复工响应度最高,确定2月2日后复工的企业占比达到了78%,其次为77.6%的上海,而响应度最低的为昆明,仅38.1%的昆明企业确定2月2日以后复工 。值得提醒的是,部分企业仍在视疫情调整复工时间,以武汉为例,47.3%的受访职场人表示所在公司上班时间“不确定”,意味着很多企业受限于当前的局面无法给出确切的复工时间。

  4成企业复工后倾向于在公司办公,还有3成以上企业未决策

  而对于复工后的工作模式,针对职场人的调研数据显示,42.3%公司倾向于继续在公司办公,17.8%公司倾向于在家办公,5.1%公司倾向于让员工继续申请休假,还有34.8%公司尚未决定工作模式。

  分城市来看,复工后各城市的工作地点也有所侧重,选择安排员工回到公司办公的企业依然是主流,不出意料的是武汉占比最低,仅为22.5%,同样作为疫情高发区的几个浙江城市占比也较低。这一选项中,依然有48.5%的受访者选择了复工后在哪里办公依然还不确定。

  文化传媒企业延长假期占比最高,互联网企业在家办公占比最高

  因行业不同,各类企业采取这两类举措的占比差异明显。企业延长假期占比最高的行业类型为文化/传媒/娱乐/体育,48.9%该行业的企业在当下选择延长假期,其次为金融业占比47%,而延长假期占比最低的行业为房地产/建筑业,占比40.9%,建筑业作为人员密集行业其实更需要做好防护工作,当前多地住建局发文要求停止辖区内所有建筑工地复工复产,未经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区住建部同意,任何建筑工地不得擅自复工。此外,湖北省属于建筑业劳务输出大省,以上情况必然对建筑施工行业带来不小影响。

  能否在家办公受行业类型影响更大,各行业中,企业采取在家办公措施占比最高毋庸置疑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占比32.1%,其次为商业服务占比28.3%。当前,互联网行业不仅自身推崇在家办公,多家互联网企业还在疫情期间免费为全社会提供远程工作解决方案,各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也发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呼吁企业将在家办公视为正常出勤,不得以缺勤或旷工为由扣发或减发工资。

  节后企业招聘规模较原计划有所缩小,4成以上企业招聘计划不受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企业预计招聘人数有所减少。从整体招聘规模的变化来看,更多企业将招聘规模调整到10人以下,原本招聘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数量减少较明显。不过所有缩减招聘规模的企业,其总体占比都在5%以内。

  此外,43.9%的企业HR表示疫情爆发后招聘规模不会变化,但也依然存在38.8%的企业尚不确定,这些企业的最终决策将会进一步改变招聘规模的格局。

编辑:胡立荣    责任编辑:徐茸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