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中小学正文

齐聚云端研课标 赋能课堂向未来︱山师附小教育联盟义务教育新课标线上专家培训(数学专场)

2022/5/11 13:31:21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5月11日讯 (通讯员 王文彬 李秋华) 5月9日下午,山东师大附小教育联盟邀请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小学教育系主任王红艳教授为全体数学教师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副校长、联盟教学管理中心主任潘恩群,校长助理、联盟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刘贵华,质量评价与师资培训办公室主任曲淑华,附小本部执行校长盖莹,各校区教学管理干部及全体数学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王红艳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核心素养中数感与量感的分析》的主题报告。王教授通过对比新旧课标,说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从新课标的育人导向、课程内容结构,数学核心素养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数感”与“量感”的概念内涵,帮助老师们理解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聆听了王教授的报告,老师们受益匪浅,心有感悟。刘蓬、张鑫、王文静分别根据低、中、高段的学段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变化,结合本年级教学中的具体实例,就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提出自己的教学感悟。

  曲淑华对本次数学学科新课标线上专家培训活动做总结。她指出,数学课堂要注入生活真情境,建立相互接纳、支持、宽容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有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个别差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实现核心素养目标。

  “教有所获,研有所得”,此次云端课标培训,让老师们在学、思、悟中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如何让新课标理念落实到每一节数学课堂,老师们任重而道远。附小全体数学教师必将努力奋发,为课堂教学赋能,为学生成长奠基,相信未来更加美好而精彩!

  

  刘冬梅:王教授培训中始终强调新课标重视整体性、一致性和结构化,对新旧课标的对比,让我们一目了然看到变化;结构化的呈现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如何化为“三会”落实到学生身上;对数感、量感的解读和事例,形象生动地讲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只有将课标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研,才能够借助数学课堂、数学主题活动、甚至是数学教师自身,真正将数学核心素养浸润至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

  侯蕾花:王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把2022版新课标从总目标、学段目标到四基、四能做了详细解读,详细介绍了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再到教师个人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的要求。重点讲解了小学阶段具体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新增内容。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如何将新课标落地,真正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深入地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

  张鑫:王教授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不但要求孩子要有质疑的精神,探究的能力,总结概括的习惯,老师也应该以身示范,作为学生的榜样,不断秉持问题及探索钻研的态度,深入分析教学的问题,挖掘教学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从而在实际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必备的品格,养成关键能力。

  韩云:聆听了王教授关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核心素颜中数感与量感的分析》受益匪浅,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注重将“量感”培养融于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多感官参与、经历量的产生,建构量的表象,探究量的计量,积累量感经验;注重估测,合情推理;注重调整,反思辨析,提高学生对量的敏感性和直觉思维能力。

  王小妹:本次线上研讨使我对2022版的课标有了更深入理解,王教授结合实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作了具体地对比与分析,基于大单元、大项目、大主题的教学是未来主流学习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结构化重组的思路和部分调整的内容,尤其是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大家齐心合力用实际行动将新的课程理念实施落地,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陈金花:“教学生一日,想学生一生”这句话说得太好了!面对2022版新课标的颁布,我们所有数学人都在行动,多学多思,深入研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聚焦学生素养提升,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我们与学生一起享受数学,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来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来创造未来。

编辑:葛婷婷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