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教育 高校正文

茅盾文学奖评委做客山大“新杏坛” 讲述“茅奖背后的故事”

2022/12/2 16:29:20   来源: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为13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备受社会关注。12月1日下午,茅盾文学奖评委、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山东大学荣聘教授张志忠做客山东大学文学院“新杏坛”,讲述“茅盾文学奖背后的故事”,200多名师生线上聆听讲座,感受不一样的“文学盛宴”。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丛新强主持讲座并做总结。

  作为两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张志忠从茅盾文学奖设置的缘起,茅奖四十年的引领作用,以及评选过程、评委配置,结合具体获奖文本的评选花絮故事,娓娓道来,生动又细致地讲述了“茅盾文学奖背后的故事”。

  “长篇小说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年产也就50多部;到1992年达到100多部;1995年增到700多部;1999年则上升到1000多部,及至2009年之后,每年猛增到3000多部。对于这样一个持续性兼跳跃式的数量激增,人们较多地关注到了图书出版日益走向市场化、网络传媒带来写作普泛化等因素的主导,而忽略了‘茅奖’在其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张志忠讲述,“茅奖”作为一种既有权威性又有连续性的评奖活动,对于创作、出版与阅读等各个环节,都产生了积极而有力的影响,它其实是长篇小说长盛不衰在市场与传煤的两大动力之外的一个内在引擎。

  随后,张志忠结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徐怀中的《牵风记》、李洱的《应物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莫言的《蛙》以及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作家张洁的作品《沉重的翅膀》《无字》等,重点讲述了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评选历程。

  “徐怀中的《牵风记》三次起笔,跨度50年,其中对于战争中个体生命与人生哲学的追寻深深打动了评委……莫言的《蛙》连闯三关终成正果,评选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获得茅奖一年后即获得诺奖,诠释了权利的空间和文学的空间,捍卫了中国文学的声誉,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张洁以《沉重的翅膀》《无字》分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两度获奖,为爱歌哭。纵观她的小说,从《爱,是不能忘记的》,经过《沉重的翅膀》,到《无字》,就像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的不同章节,从刻骨铭心,到默然无语……”除了重点对获奖文本进行生动解析、揭示典型经验、解读获奖密码之外,张志忠还结合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等文本,说明了茅奖落选的“遗珠之憾”。

  从文本出发,到文本之外的故事,加之延伸出的问题,张志忠教授在深刻、生动的讲述中,还穿插展示了很多珍贵的茅奖图片、影像等资料,并向大家推荐了很多经过岁月考验的优秀作品,希望当代文学研究时参考。随后,又根据听众对茅奖问题的诸多疑惑,进行了答疑解析。两个多小时的讲述,让听众深刻感受茅奖四十年的时代变迁与岁月风云,共情激情澎湃的精品力作,听者意犹未尽。

  丛新强教授总结表示,张志忠教授的讲述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自己的研究,既有具体的个案分析,也有宏观的整体视野,还富有时代意义,值得进一步思考。“在当今的媒介融合时代,文学不仅仅是文本本身,还面对诸多文本之外的因素,其实都会影响到评奖结果。如何理解文学的特质,也是今天需要重新面对的问题。”丛新强总结说。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徐茸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