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追溯信仰之源—— 探访北京大学红色记忆

2025-09-18 09:46: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欣
收藏
分享
字号设置

编辑:高岚  责任编辑:温伟伟

百余年前,时代风雨如晦,神州彷徨。正是在那样的至暗时刻,一粒红色的火种于北京大学悄然点燃。那抹红,点亮了中国的天际,也照亮了民族重生的希望。这里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亦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思想启航之地。
新学期开启,全国各地高校迎来新的青春面孔。大学阶段是他们价值观确立与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时期。然而现实中,不少学生在课余时间缺乏体育运动,把大量时间消耗在屏幕之前。 如何引导大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让运动融入日常生活,是摆在高校面前的现实课题。
仅凭玻璃管、细铁屑、导线相连,布冉利式金属末检波器,如何助力人类文明走向“无线电时代”?知名物理学家叶企孙先生留下的一方八仙桌,见证了西南联大怎样的抗战救国历史?环境工程教育家陶葆楷的一台高压灭菌器,为何能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一直用到八九十年代,成为老清华环境人的珍贵记忆?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位于北京海淀的清华园里,蒙民伟人文楼B2层这个安静的角落。
国家安全部今天发布安全提示文章,金秋九月,校园里洋溢起青春的气息。当开启大学这段新旅程,从大一报到的一次群聊邀请,到大四投递的一份简历,国家安全的考题早已渗透在大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让我们一道排雷避坑,一路通关吧。
  •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